今年40岁出头的朱勤学,从2013年8月至今任商水县一中校长。他身材魁伟,目光炯炯,声音响亮,性格内敛,待人热情。昨日,在他的名师工作室,记者看到他最近获得的诸多荣誉证书:“中原名师”、“河南省优秀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市青年科技专家”、“周口市名校长”等。还看到了他在《学苑新报》等报刊发表的20多篇论文。
我们的话题就从他的这些证书和文章一点点向他的教育理想、教育情怀、诗和远方慢慢展来。
朱勤学是个有心人。在24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在教书育人方面,他认为育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要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这样的理念渗透到了他的每一节语文课中,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在语文阅读方面,他认为阅读是一门技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记忆与背诵法,掌握精读技巧,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他认为荷花就是荷花,玫瑰就是玫瑰,不能一味横向比较,要让学生在自信和幸福中健康成长。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朱勤学在省、市、县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于2014年10月成立名师工作。经过近5年不懈努力和四次严格选拔淘汰,2019年6月,他的工作室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他本人被授予“中原名师”荣誉称号,商水县第一初级中学也被授予“河南省教师发展学校”。
目前,朱勤学名师工作室由16位师德师风好、专业素养高的教学骨干组成。其中2名研究生,11名本科生,中小学高级教师3名,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市优质课10人。
工作室成立之初,朱勤学就采用筛选精英的方法打造实力团队,集体教研的形式来促进专业交流;通过集体赛课提高专业水准;运用同课异教来探索授课模式。要求名师工作室成员必须立足于一线课堂,坚持高效课堂不动摇,理论上多学习,课堂上多摸索,过程中多探讨,学习中多改进。
为提升工作室教师业务素质,朱勤学要求名师工作室成员每年制订读书计划,阅读专业理论书籍,撰写读书报告,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观看名家专业讲座、名师优质课观摩,开展教学研讨、同课异构等活动,从视频讲解中汲取经验,从实践中获取真知。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朱勤学经常带领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加强与乡村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为乡村教师传授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方法、课堂新模式,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组织名师工作室成员到信阳、洛阳等地参加全国语文研讨会、河南省班主任名师特训营等活动,聆听专家学者的教育思想,观摩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他多次应邀到周口师范学院作“国培计划”专题报告、“整本书阅读”专题报告等。他还特邀大河网总编为名师工作室成员授课,传经送宝;邀请中原名师朱秋英、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胡进才、米学军、周口师范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景珠、副主任宋慧敏老师等来工作室指导;邀请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教研室一室主任丁亚宏来学校做专题讲座。
名师工作室还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紧密联系,以商水县一中作为他们的教育教学实验基地;特邀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师生、周口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卓越班”等到商水一中交流学习,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溵心支教队等到学校支教。
在朱勤学的严格要求下,工作室按照“教学有思想,探索有方向,课堂有风格,研究有成果,立教有幸福,辐射有影响”的总体目标,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平台为载体,让工作室全体成员沿着“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标兵——市级名师——省级骨干——省级名师”的发展层级,逐步成为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5年来,工作室主持和承担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6项。其中,朱勤学主持的课题研究《中学群文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与写作组合策略研究》获市级一等奖,课题研究《古诗词教学中融合戏剧元素的探索与研究》获豫东教师发展联动项目一等奖,主持的河南省课题《字源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顺利立项并开题。工作室成员蒋智慧、程庆广等先后成长为县市级名师,学校其他教师如庞新超、陆冉冉、郭娥、高文举、康桂红、王秀红、张二伟、袁永华、于喜红等多名青年教师使其快速成长为县市级及省级骨干教师、名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带领工作室成员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在语文教育的天地里,努力走得更快、走得更远。”谈到今后的打算,朱勤学告诉记者。(周口日报 记者付永奇 )
河南基层网教育编辑:扬振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